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电影院0人空场率达40% !网友:外卖价格战的风该刮过来了
  • 2025/7/14 9:56:09
  • 类型:原创
  • 来源:电脑报
  • 报纸编辑:电脑报
  • 作者:
【电脑报在线】这段时间,外卖App的价格战把大家“打”爽了吧

这段时间,外卖App的价格战把大家“打”爽了吧?一些网友表示外卖便宜到奶茶都要喝“吐”了,相比之下,电影院就冷清了不少。你为什么不再走近电影院了?


灯塔专业版最新披露的上半年电影市场数据显示,全国电影平均票价45.6元,创历史新高,比去年同期涨价2.2元,其中一线城市电影平均票价51.5元。


报告中指出,得益于春节档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《哪吒2》)现象级爆发,2025上半年总票房冲高至292.31亿元,同比增长22.9%,接近疫情前历史峰值。但是后续乏力很明显。




2月单月票房160.9亿元(占上半年55%),刷新历史纪录,可后续4个月票房均不足20亿元,作为暑期档开局的6月仅19.1亿元,创十年新低。同时,我国影院总量突破1.3万家创新高,但3—6月场均人次仅2—4人,单影院放映场次同比锐减889场,0人空场率高达40%。且上半年票房严重依赖春节档,仅《哪吒2》就贡献了52.8%的票房,但后续几个月票房暴跌,破亿影片仅23部,中小体量影片票房贡献率较低。


回顾过去几年,全国平均票价呈现‌持续上涨‌的趋势:


2019年,全国平均票价大约是37元;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票价小幅下降,约36.5元‌;2021年回升至40元左右;2022年涨至约42-43元;2023年继续上涨至45.6元。


电影票价节节高的现象引得网友不禁感慨看不起电影了。而事实也确实如此,打开购票软件,随机选择一部电影,其定价基本都在35-40元左右。


追溯到2018年以前,19.9元、9.9元甚至更低价的电影票曾风靡一时,彼时的低票价让观众愿意尝试各种影片,而现在动辄四五十元的票价使得观众更为挑剔。


在部分网友看来,电影大盘遇冷,并非影片质量导致,关键因素在价格。有网友表示,在以前的低票价时代看了不少片子,即便是烂片也会有不错的票房,碰到好看的电影还会二刷,而现在花50元看一部烂片得吐槽上一个月。


电影票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一来早期平台低价补贴消失,票价回归市场定价;二来影院将运营成本如租金、设备升级、服务费等转嫁给了消费者。


此前部分观众发现,一些平台或影院的“服务费”惊人!今年初,有网友吐槽,线上购买两张IMAX票,共支付179.8元,价格明细写明服务费3元/张,现场取票后,票面价格为45元,服务费居然高达47.9元,服务费竟然比票价还高。


据了解,服务费涉及售票系统技术费、网络售票管理费等,由第三方购票平台和影院共同收取,目前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。


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,高票价正在削弱电影的社交价值,当观影总成本超过心理阈值时,人们会寻找替代的娱乐方式,比如看短视频等。


有网友建议影院参考外卖行业的“价格战”模式来培养观影习惯,表示20元的奶茶和20元的电影,看电影是更划算的选择。


那我们还能看上低价电影吗?其实在今年初,电影市场就传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消息:19.9元的电影票有望回归。年初的元旦档期间,在购票平台中,确实能在部分电影院看到19.9的身影,但目前19.9元的电影票并不多。


随着影院租金、人力成本刚性上涨,绝对低价票的回归已无可能,但若高票价持续引发舆论反弹,一些柔性干预手段有望出现,如出台“灵活低价”“指导价”“限服务费”等。


对于电影业来说,终究要平衡内容质量与定价,要让价格敏感者有得选,让品质追求者愿意花,才能打破“越涨越没人看”的恶性循环。观众会用脚投票,而好故事永远不愁买单者。


编辑:cc

本文出自2025-06-30出版的《电脑报》2025年第25期 A.新闻周刊
(网站编辑:jiajia)